离退休处
 首页 | 部门概况 | 通知公告 | 工作动态 | 党建工作 |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 老科协 | 老有所为 | 艺苑漫步 | 健康讲堂 | 下载专区 | 学院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正文

李振才先生:山艺美育家园的守护者

2024-08-28

从艺先从德,学艺先学人。虚怀若谷的态度,高山景行的修为,求知若渴的探索,对艺术教育的热爱与初心,是李振才教授几十载的艺术踪迹和思想光华的沉淀。他对艺术和艺术教育的无私奉献,更是赢得了每个从艺人的尊重与爱戴。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学校美育工作,李振才老师身体力行,他既是艺术的领路人,也是山艺美育家园的守护者。

李振才老师生于1933年,今年已经89岁高龄了。他1958年从鲁美毕业来山东工作,加盟刚刚成立的山东艺专,一直到1993年退休,见证和参与了山艺从无到有、从初创到繁荣的历史。更值得称道的是,退休将近30年来,李老师没有如我们惯常所理解的那样退居幕后,颐养天年,而是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山艺校园、美院课堂,向领导们提建议,和老师们谈教法,给同学们讲画理,谆谆教导,诲人不倦,让人感受到无尽的力量和温暖。有位老师曾这么风趣而动情地说,看不到李振才老师的美院总像是缺少了什么,李老师在的美院才是让人安心的、真实的美院!

一、恒者行远,思者常新

恒者行远,李振才老师对艺术上饱有的充沛的热情,使他虽已白发苍苍却依然精神矍铄,已然德高望重,成绩斐然却依旧钟情校园、心系讲坛。“艺术永远不退休!”李老师曾掷地有声地说出这样一句话。他向我们说了一个很多人可能熟视无睹的道理:与人交流才能维持生命,把自己关在一个封闭的小屋里真的很难受。对李老师来说,他到学校和师生一起讨论教学和艺术,与其他退休的老先生在家里闭门搞创作,抑或四处旅游观瞻祖国大好河山,本质没有区别。都是为了精神的生存。对艺术家来说,精神活力永远都是表征生命存在的核心要素。只是每个人选择的方式不同。不难看出,教育对李老师并不是一种压力和责任,而是一种能够调动他的激情和生命活力的东西。

思者常新,李老师心心念念地讲加强基础教学,倡导美院所有专业都要坚持不断地画速写、素描,为当代教学中种种弱化基础教学的做法忧心忡忡,李老师常加以思考,他自己创作出有关艺术规律的“三字经”,供同学们学习和使用:“点线面,黑白灰,冷暖黄,密疏空,方圆角,弧直曲,黄金比,正中线,乾湿淡。”

二、言传身教,教化万方

如今,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李教授依然经常出现在学院的校园里,或在学术讲座、研讨中汲取新鲜的学科养料,或在教室中与学生们亦师亦友的交流,指导。特别是对于基础教学,李教授尤其重视,甚至对素描课程中怎样削铅笔,削到什么程度最适合铺大调子,什么样子适合画石膏像,怎样拿铅笔,手怎么用,B铅笔适合画什么,H铅笔最多用在哪里,背景怎样才能画的均匀这些最基础的问题,李教授都严格要求。他指出:“美术是一种展现灵魂、融入思维,在平面或空间中具有视觉感官的表达方式。基础教学对于学习美术的学生来说,不仅培养绘画功底和绘画能力,还对学生的思维创作起到很大的作用,是学习美术的基础,作为教师,基础教学不能忽视。”

在教学中他始终强调人物造型结构重要性,重视对人物内在结构和外在表象研究的深刻化。他在教学中不断启发学生达到从临摹写生到创作的突破,立志把“雕塑造型”理念渗透到绘画教学中。在他的课堂教学中总会不知不觉地让人陷入到对造型各个方面问题的理解、归纳、消化及表现的思考中。尽管已是耄耋之年,李教授依旧心系学院发展,他多次亲临学院,为学院的师生带来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深入课堂现场示范就绘画构图和绘画技法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美的力量:教育无界

李老师崇尚完整的教育。他说,不要人为地划分方向,不要人为地强调专业。固然,学科发展是要不断分化和细化,分得细研究得才深。但教学不是做科研。如李老师所说,当我们的专业划分越来越细,表面上看更专业了、更高级了,但实际上教育效果更片面了,也更低级了。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渐下滑。对学生发展有重要意义的造型训练、思维训练可能被侵占。谈到教学思路,李老师说:美术专业的教学必须以人物为中心,人物是最难表现的对象,在此基础上旁涉其余;绘画教学要循序渐进,从基础的素描速写入手,逐渐扩展到复杂多样的材料、技术、和创作理论。无疑,他所倡导的完整性、系统性、发展性,正是审美教育的要义。

李振才老师不是从教育学书本中获知这个道理,而是从自己的人生经历领悟了这个道理。他小时候正是战乱频仍的年代,小学和初中都没有完整地毕业,这让他吃到了“没有文化”的苦头。正是靠着自己在美术班培训的技能,让他有了安身立命的生计,获得了他人的尊重,也为自己赢得了不断提升的机会。鲁美求学对他来说既是学习,也是工作,担任学生会干部的经历为他艺专时期的工作方法奠定了基础。在艺专初创的日子里,他在赵玉琢、杨力等老师的支持下办讲座、搞展览、印教材、创办《艺术学徒》,不分课上课下,师生和谐一家,在他们的努力下,条件简陋的艺专变成了一个充满想象和激情的审美家园。

(文字:徐子艺 编辑:韩成 初审:陈晓雷 审核:陈秀芹)

上一条:艺术与美育的滋养之路

下一条:省关工委召开部分县(市、区)关工委主任座谈会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91号 邮编:250014

版权所有 © 2018 山东艺术学院离退休工作处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制作维护:济南宇云信息技术

 

站内搜索: